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铜纳米线组件的设计,能够在没有传统能源输入的情况下显著提升除冰和除霜的效率。具体而言,除霜效果接近100%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这项研究发表在《国际极端制造杂志》上,展示了一种简单的电化学方法来制造具有可控图案、层次和尺寸的纳米线组件。这使得光热、导热和超疏水性能得以同时实现,这是传统表面无法做到的。
光热特性确保了对阳光的有效吸收,导热特性使得吸收阳光后能够快速进行横向热传导,而超疏水特性则促使冰霜在融化时能够滑动或滚动,从而提高了除霜率。
从纳米级细胞的低温冷冻到大尺度飞行器的飞行,冰霜的积累在各个领域都带来了重大挑战。
传统的除冰和除霜解决方案主要依赖机械、热和化学方法,但这些方法往往是能源密集型、劳动密集型或对环境不友好的。此外,一些主动方法需要直接接触材料表面,这对脆弱的涂层构成了风险。为了在不影响表面功能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和环保的除冰和除霜,大多数努力转向了通过表面修改的被动方法,”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杨思燕表示,他目前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后。
最近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具有超疏水性的光热表面,这些表面能够被阳光加热,利用地球上丰富的绿色能源。然而,由于导热性差,大多数表面面临局部和不均匀的加热问题。因此,将这些表面特性与导热材料(尤其是金属)结合起来,在除冰和除霜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,但这一领域仍有待深入探索。
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我们开发了一种简便的制造方法来生产可控的铜纳米线组件。我们发现,通过调整电化学参数可以有效调节组件的形貌、高度和尺度。通过润湿性和光热测试,我们发现大多数纳米线组件可以处理为超疏水性,阳光吸收率超过95%。“由于铜材料的高导电性,纳米线组件,特别是直立纳米线和平均微槽宽度为2-3 μm的设计,能够实现卓越的除冰和除霜性能,”李启勋(博士生,现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)说,他是该论文的第一合著者。
这种创新设计使整体除霜时间比其他三种纳米结构表面缩短了2-3倍,仅依靠超疏水性、光热效应或两者兼具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与以往的产品相比,该设计达到了最高的除霜效率(~100%)。
“原则上,纳米线组件具有易于制造、高度可控和形态多样性的特点,在广泛的除冰和除霜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,从而消除了对传统能源输入的需求。然而,纳米线组件的耐用性、可扩展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复杂工作条件下的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。因此,有必要开发更通用的微纳材料加工方法,以提高制造效率、材料规模和表面耐久性。尽管如此,这项工作的设计理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,特别是在面临电力短缺的寒冷地区,”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、该研究的通讯作者马学虎指出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闸琨网络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jgogg.com/zsfx/202505-112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闸琨网络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一体化表面设计的铜纳米线组件,达到近乎100%的除霜效果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闸琨网络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铜纳米线组件的设计,能够在没有传统能源输入的情况下显著提升除冰和除霜的效率。具体而言,除霜效果接近100%,...